
从刑罚诞生的那一天开始,先后出现过无数种惩罚方法,根据所犯罪行的不同,刑罚轻重程度也不同,轻如入狱坐牢、流放等等,受刑人还能保住性命;重如斩首、绞杀,直接要了受刑人的小命。

斩首作为死刑的一种,一直被认为是程度较轻的死刑,因为一刀下去人就一命呜呼了,不像凌迟、车裂有在死前还得忍受极大的痛苦。然而实际上斩首之人并不会立即死亡,而是会留有短暂的意识。

孙权杀死关羽之后,将他的首级送给了曹操,曹操想起当初和关羽之间的交情,感叹地说了句:“云长公别来无恙”,没想到关羽竟开口回答,给曹操造成了巨大惊吓。
关羽的首级从孙权手中送到曹操那里时,其实已经死亡一个月了,显然不可能还留有意识,但《三国演义》是小说,所以难免有夸张成本,那么现实中一个人被斩首能存活多久呢?

欧洲一位学者为了研究这个问题,用自己的生命做了个实验,这个人就是拉瓦锡,被后世称为“现代化学之父”。

1794年,法国民众抨击税务官盘剥百姓,当时作为税务官之一的拉瓦锡被推上了断头台。在明知必死的情况下,拉瓦锡用自己的生命做了最后一个实验,他与刽子手进行了约定,当被斩首之后,他会尽量眨眼睛,以计算被斩首的情况下能活多久。当铡刀落下之后,拉瓦锡一共眨了15次眼睛,之后彻底断气。

天才数学家拉格朗日是这样评价拉瓦锡的:“仅仅一瞬间,我们就砍下了他的头,但是再过一个世纪也未必再有如此的头脑出现。”
不过法国是幸运的,因为18世纪末出了一个拿破仑。拿破仑称帝之后,一改法国不重视科研的现状,建立了巴黎综合理工学院,并尊重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,这才让法国的科学研究快速发展,成为世界强国。
点赞
3人已点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