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春三月,处处花海。况且正逢清明,没有回乡祭祖或出远门的,几乎也都走出家门赏花。可是接下来的日子呢,等花落、伤春归吗?我们的先人早已开发出了隐藏玩法——制成花馔,吃掉春天。
花馔就是把四时花卉做成点心或菜肴,以花入食。可能有的人会觉得,花朵那么娇美可人,吃花简直又庸俗又罪过,这恐怕是误会了花馔,毕竟吃花又不是为了裹腹,只是种高雅情趣,正如屈原《离骚》所言“朝饮木兰之坠露兮,夕餐秋菊之落英”。那么来看下古人的花馔食谱吧,感兴趣不妨一试。
做凉菜就用迎春花试试,清代顾仲《养小录·餐芳谱》记载:“( 迎春花) 热水一过,酱、醋拌供。”
热爱面食就用玉兰花,明代王象晋《群芳谱》中写道:“玉兰花馔。花瓣洗净,拖面,麻油煎食最美。”
芍药也有差不多的做法,《群芳谱》里对芍药花馔的记载是:“春采芽或花瓣,以面煎之,味脆美可以久留。”
还可以做点心馅,明代高濂《遵生八笺·饮馔服食笺》里记载了紫藤花做馅:“采花洗净,盐汤洒拌匀,入瓶蒸熟,晒干,可作食馅子,美甚。荤用亦佳。”
喜欢汤羹类菜肴也有办法,清代徐珂《清稗类钞》 记载了玉兰片瑶柱汤 :“取玉兰片浸久切片;以江瑶桂若干入碗中,加水及绍兴酒少许,蒸透,取出撕碎,与玉兰片同盛一锅,加入浸玉兰片之清汤及盐一撮,煮透即成。”
另一种看起来简单些,又充满美好的画面感,是明代高濂《遵生八笺·饮馔服食笺》里记载的“暗香汤”:“梅花将开时,清旦摘取半开花头,连蒂置磁瓶内,每一两重,用炒盐一两洒之,不可用手漉坏,以厚纸数重密封,置阳处,次年春夏取开,先置蜜少许于盏内,然后用花二三朵置于中,滚汤一泡,花头自开,如生可爱,充茶香甚。”
每个少女都爱小甜点吧,也有关于小甜点的记载。明代杨循吉《居山杂志·饮食第七》:“ 松至三月华,以杖扣其枝,则纷纷坠落,张衣裓盛之,囊负而归,调以蜜,作饼遗人,曰‘松花饼’。市无鬻者。”
有种桂花做的广寒糕看起来也好吃,宋代林洪《山家清供》记录了做法:“采桂英,去青蒂,洒以甘草水,米粉饮作糕。大比岁士友咸作鋏子相馈,取‘广寒高甲’之谶。”
如今食材种类繁多,菜品琳琅满目,但常用作食材的花基本只有桂花和玫瑰了,不免令人遗憾。想想花朵普遍香味清甜,随便做做也不会难吃到哪去,吃货们可要勇于尝试呀!

20人已点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