鲍鱼,其名为鱼,实则非鱼,种属原始海洋贝类,单壳软体动物。由于其形状恰似人的耳朵,所以也叫它“海耳”。
堪称海味之首,历史以来均带着名贵食材的称号,在各种大型宴席中,鲍鱼可以说是必备的美食。
鲜品可食部分蛋白质24%、脂肪0.44%;干品含蛋白质40%、糖元33.7%、脂肪0.9%以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,足一种对人体非常有利的高蛋白、低脂肪食物。鲍鱼因富含谷氨酸,味道非常鲜美。
鲍鱼通常生长在水温较低的海底,足迹遍及太平洋、大西洋和印度洋,公认最佳产地为日本北部和墨西哥,我国东北部也是传统产区。全世界已命名的 216 种鲍鱼中,分布在我国沿海的鲍鱼有 7 种,其中又以北部渤海湾出产的皱纹盘鲍和东南沿海的杂色鲍最为多见。
中国人历来喜爱食用鲍鱼,但中国人的鲍鱼情节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?
1中国人的鲍鱼史
有人说中国人食用鲍鱼有五千年的历史,但按史书记载,鲍鱼最早出现在文字上的是汉代。
《汉书·王莽传》中所记“饮酒、啗鳆鱼”,是我们所能见到食用鲍鱼的较早记载。
2鲍鱼又不是鲍鱼
在清代以前,鲍鱼皆称为“鳆鱼”,而鳆音薄,雹与薄同,又称为庖鱼。等到了清代,“鳆”开始被称为“鲍”,这才是鲍鱼名字的由来。不过有趣的是,现在日文的鲍鱼还是称之为“鳆”。
而历史上确实有鲍鱼存在,不过那种“鲍鱼”其实是一种咸鱼。像“与恶人居,如入鲍鱼之肆,久而自臭也。”,意思就是跟恶人住在一起,就像进入咸鱼作坊,住久就跟着臭了。
而秦始皇在东巡的过程中驾崩,李斯和赵高用鲍鱼来掩盖尸臭,里面的鲍鱼其实就是“咸鱼”,而且是盐渍后因高温腐臭的腌咸鱼,并非现在的海里的珍肴。
2鲍鱼的魅力
曾有美食家这样描述食用鲍鱼的极致感受:
“鲜鲍有鲜鲍的味,干鲍有干鲍的味。鲜鲍鲜、细;干鲍绵、软硬适中,一咬有些弹性,牙接触的时候往上顶,稍用点力,就下来了。同时进到喉咙里有一种特殊的香,余味绕口。”
鲍鱼不仅极佳的美味,更是古代贵族赏赐、馈赠、进献、祭祀的佳品。
王莽喜饮酒、啗鲍鱼,是我们所能见到食用鲍鱼的较早记载。
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记载,光武帝时,占据青州的军阀张步曾向朝廷“献鳆(鲍)鱼。”
汉明帝曾赏赐临淄太守,鳆(鲍)鱼百枚。
最有名的当属曹操了,曹操死后,儿子们每次祭典,总要把鳆(鲍)鱼供放灵位前,曹植就说:“先主喜食鳆鱼,前已表徐州臧霸送鳆(鲍)鱼二百”,可见曹操对鲍鱼的喜爱。
古代人对于鲍鱼的产地十分注重,当时以东武鳆最佳,东武,即密州,今山东胶州、胶南海区。
到北宋时期与日本贸易,日产鳆鱼已输入中国,日产鳆鱼品质极佳,博得烹饪界尤其是京城人士的一致好评,宋朝人也管外来鳆鱼叫“倭螺”。
到如今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,本国的鲍鱼因为市场供不应求都极其珍贵,所以大多从美国、墨西哥、澳大利亚等地进口。
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在吃上面,国人永远有比满足饱腹更高的需求。而鲍鱼,这一有着悠久历史的食材,终究会持着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在国人餐桌上源远流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