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 > 文章详情

新闻资讯人类丧葬史

原创文章 一空网 2017-07-05 7603人阅读

人死后,亲近的人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和祝愿,就要按照当地的文化习俗把他处理了。

从原始时代到现在,人类的丧葬是怎样发展的呢?

"入土为安"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习俗:即把逝者遗体、遗骨掩埋在泥土里。

放眼四海,土葬习俗曾普遍流行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生活中。据考古印证,人类以此方式处置已故同类,约始于旧石器时代中期;在我国则要推迟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。

人类在处理同类尸体时也不全是“入土为安”,部落的不同,处理方式则不同。如天葬,水葬,火葬,悬棺葬,还有食葬。

食葬

在人类的丧葬史上也曾有过一个“食葬”阶段,即以分食尸体的办法处置死去的氏族成员。《隋书·东夷列传·流求国》:“其死者气将绝……南境风俗稍异,人有死者,邑里共食之。”元周致中《异域志·啖人国》:“凡父母老则与邻人食之,其邻人之父母老亦还彼食之。”

土葬

土葬习俗是氏族成员之间血亲感情逐渐养成后的选择。在原始社会,有族人死去,只是将遗体扔在野外,后来人们发现遗体会被野兽吃掉,后用草席包裹,然也会被野兽扒开,再后来就进入棺椁时期,将遗体放在棺材中埋在地下,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受自然环境的侵蚀。

火葬

火葬最早出自于彝族,据说从有了火种后就开始了这一处理方法。先堆积柴禾,再把尸体放在其中,点火焚烧至剩下骨头为此,再挖坑掩埋。这一方法最后在全世界通用。

 


点赞
18人已点赞

更多精彩文章